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对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圆满结束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会议及科研信息2009-12-29 13:05: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2009年6月14—19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及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联合对“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进行田野调查,在华南师范体育科学学院胡小明教授统筹策划和安排下,历时半年之久的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华南师大为本次调查提供较多的研究人员和经费,是对支援西部开发和扶持民族院校科研工作做贡献;贵州民院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前期的预调查,并组织教师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搭载人员物质长途跋涉。调查组一行19人,优势互补。联合调查组部分成员如杨世如等人过去曾多次深入黔东南苗族的古老村寨,针对蜚声中外的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进行前期考察。但碍于人力资源及物资的缺乏,过去一直未能有系统地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经过一年的多角度准备工作,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编印了相关的调查表格,于人手、财政及物资方面都安排及配搭妥当。

2009年6月12日,联合调查队成员全体集中到贵州民族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与贵州省体育局领导接洽,协调工作关系并分配具体工作,所有测量仪器进行最后的检查。6月13日,联合调查队成员清晨乘车前往黔东南调查地点,中午与台江县政协杨主席、文史办主任张云生取得联系并接受了张主任赠送的苗族独木龙舟资料;下午14时到达老屯乡。把调研人员分成了两大组,测量组和访谈组。

本次田野调查,首先需要对2008年划船选手初次体质人类学测量数据进行复测。当时受当地民族文化习俗、防御心理、戒备情绪的影响工作受阻,许多竞舟选手拒绝测试,通过耐心说服并亲自组织动手测试,简化测试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体重计、身高杆尺和腰臂围软尺等,选择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等苗族同胞能接受的形态指数,克服语言、交通、民族习俗、被测试苗族同胞的心理阻扰,完成了参加苗族独木龙舟竞渡人员的体质形态测试工作,共测试贵州苗族男性竞赛选手227人,有效测试竞赛选手资料196人,接近2008年参加龙舟竞赛选手总人数的2/3,收集样本有效数据1600余个,样本采集科学合理有效。但是,一方面为了弥补首次体质测量的条件简陋和指标项目过少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需要通过复再次测的数据来证实上次基础性预调查工作的真实可靠,2009年的体质测试增加了多项指标,并邀请香港体适能总会黄永森等专业人士主持。

然后,进入深度访谈阶段,针对不同的调查目标,调查人员需要分组完成,甚至需要居住在不同的村落。分组之后,访谈组6月13日——15日驻扎在巴拉河中游的老屯乡农家,访问了老屯乡的张海乡长以及各村村长和支书了解一般情况,再对鼓头、鬼师、寨老、村长、村支书进行深度访谈:访谈人数14人,填写访谈表多份。同时,访谈组还实地考察测量了老屯乡周边(榕山村、岩脚、老屯、长滩村等)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通过巴拉河村长请到了主持独木龙舟祭祀仪式的巫师,调查组对巫师也进行了专题调查。深度访谈表、影音材料。访谈组的观察重点在6月14日22时~6月15日8时的巴拉河独木龙舟下水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6月15日补测白土、稿仰、花果山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

16日老屯乡调查组合并到施洞组。合队期间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比赛地点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集中测试,如第一天集中比赛时调查平寨独木龙舟竞赛组织形式,由双井镇领导安排平寨村支书带领实地考察平寨独木龙舟节日“赛龙头”活动;访谈平寨村村长、竞赛组织成员、鼓头、龙舟选手等;测量巴往寨、竹子寨、寨胆等村寨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而短期分队主要调查了解马号乡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村寨,深入大冲、坪地营、八埂、溪口、大寨、潘家寨、廖家寨、邰家寨、六合小寨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工作;测量了溪口、大寨、潘家寨、廖家寨、邰家寨、六合小寨等村寨的独木龙舟;深度访谈的对象有:贵州省龙舟协会顾问鲁崇玖、施秉县文管所吴光祥、马号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及财政所长、邰家寨鼓头,六合村支书、独木龙舟划手等,收集到深度访谈表及现场影音材料。此外,由双井镇安排铜鼓村村长带路进入铜鼓村调查,实地考察铜鼓独木龙舟节日“分龙竞赛”活动,对铜鼓村下节寨鼓头、支书、龙舟选手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铜鼓独木龙舟竞赛具体组织形式,并测量铜鼓、旧州等村寨独木龙舟及龙舟棚,还测试铜鼓独木龙舟竞赛划手体质指标。然后,调查队沿清水江实地考查传说中恶龙所居之地“十里龙潭”,返至旧州村(铜鼓码头对岸村寨),观察测量参加独木龙舟竞渡的各村寨环境;水路考察了南哨村、四新、鲤鱼塘等交通不便的村寨。最后,在施秉杉木河漂流地结束全程野外观测工作。

竞技起源于游戏为多数学者认同。黔东南独木龙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原始的竞技是一种祭祀性的民间游戏,远远早于人类的体育意识。相对而言,现代竞技是一种具有规则性、有竞争性、富挑战性、有娱乐性及具有成熟规则的身体活动。在工业社会人类体育意识把绝大部分身体竞技游戏都纳入自身范畴之后,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休闲时代的来临,并不需要我们把所有残存的原生态竞技游戏彻底同质化于当代体育活动,而是需要保持体育萌芽状态的一块活化石。由此,也可以印证体育人类学的假说:原始竞技活动至多可以说是与体育的萌芽有关,它经历了漫长的复杂演变,在人类具有了成熟的体育意识后,才成为现代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体育人类学的方法,通过对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活动这样的实证研究,对体育的结构性元素不仅可以从平面进行哲理分析,而且从纵向梳理中能够获得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为当代体育理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