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重点研究基地2011-06-28 14:33:2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同样,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为此《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明确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发展战略;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综合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的规模、速度和效益;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与发展趋势;竞赛制度改革与创新;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及服务体系;体育精神;体育工作评价标准;农村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体育法制建设;体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

在此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十一五”(2006-2010年)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总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产生一批能够对我国体育发展有指导作用和对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研究成果;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多出优秀研究成果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学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初步建成面向中国体育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科学体系。围绕目标确定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2)力争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3)完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4)加强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特别强调了继续发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骨干作用。并要求各个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要突出特色,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方向,提高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工作效益和整体水平。围绕(1)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2)群众体育研究,(3)竞技体育研究,(4)2008年奥运会相关研究,(5)体育经济研究。结合《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对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即:科学发展观与体育发展;体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作用;体育学(体育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方法体系;中国体育与国际体育的比较;体育法制;2010年广州亚运会;广东省全民健身;体育经济。

围绕以上提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任务,华南师范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升该基地在全国基地建设中的地位,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有关基地建设的文件精神和华南师范大学基地建设的要求,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其目标、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一、进一步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规范基地的规章制度,对《管理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奖惩条例》、《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和《聘任研究人员条例》等相关条款具体落实。

二、进行基地办公设备的添置和升级等常规工作,并根据学院统一安排购置相关办公设备,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按照学院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新一轮的基地研究人员的聘任工作,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有计划的选送有关研究人员出国进修学习。

四、配合学院及华南师范大学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对基地所有人员的科研资料及人员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地人员的网络化资源库。

五、组织基地相关人员参加第29届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和其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

六、在保持现有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积极发挥专家、学者的研究专长,邀请不同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基地进行讲学和交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