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重点研究基地2011-06-28 14:33:14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2008年获批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是国内唯一连续三期进入国家“211工程” 重点学科建设的体育学科。经过10余年建设,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式的发展。整体学科实力在全国体育学科排名前三(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学科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为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体育学科现有两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承担着多项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国家项目和省部级教改项目。(2)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体育学科与该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运动生理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和广东省优秀重点课程。
华南师范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本中心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有效整合全校资源。(1)利用我校的强势学科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强化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2)利用我校的强势学科教育学的优势,强化教育、体育与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领域的研究。(3)利用我校的强势学科生物学的优势,强化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
研究团队组建以体育学科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为主体,同时整合了本校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物学等强势学科。希冀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对影响民族体质健康的生物、社会、教育、制度等诸因素进行多视角的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的构成以体育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为核心,并整合了校内外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专家。(1)体育学科核心团队: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包括杨文轩(体育原理)、周爱光(体育哲学和体育法学)、胡小明(体育人类学)、谭华(学校体育)、崔颖波(体育社会学)、谭建湘(体育产业)等教授组成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团队,以及邓树勋(体育健康)、郝选明(运动免疫与健康)、刘承宜(体育生物信息)、肖国强(运动生物学)、徐晓阳(运动生化和营养)等教授组成的运动人体科学团队。(2)本校其他学科专家:在国内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心理学专家莫雷教授,教育学专家扈中平教授、生物学专家李东风教授和法学专家袁古洁教授等。(3)省内知名体质健康研究专家:负责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的李捷教授,负责广州市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的赵广才教授等。
近五年,本中心研究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并主持全国体育课标修订、全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和全国社会体育专业规范研制等项目。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3篇,在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468篇,在世界体育科学大会、奥运会科学大会和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26篇。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7项。
本中心具有优越的研究条件。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获批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条件在国内同类专业领先,完全充分满足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需求。实验室建筑总面积:5000㎡,现有研究型仪器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11个科研实验室,5个科研辅助实验室。能够完成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各个层次的研究需求。
本中心的主要研究特色是: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体育、体制、法规、社会、心理、生物等各个领域。因此,本中心将多学科研究力量进行整合,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从实践层面,测定了广东省、广州市近万名学生和居民的体质健康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为理论研究提供研究基础。从理论层面,就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和对策等,从体育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探究。
本中心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研究重点。中心聚焦于这个全国性重大战略问题,并投入最强的研究力量,加强此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究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生物、社会、心理、制度、法律等原因,提出改善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尽快提升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本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依托广东,服务全国,辐射国际的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加强对民族体质与健康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后奥运”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服务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加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加强体育服务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法律保障研究,发挥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点击进入官方网站:http://sport.scnu.edu.cn/health/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