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久久为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师国家级专项培训圆满结束
近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师国家级专项培训(东南区)在华南师范大学圆满落幕。共有来自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等地的300名中小学校园足球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二级调研员杨森为培训学员上了第一课,他详细解读了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政策,系统阐述了当前校园足球面临的形势、发展瓶颈、遵循规律、肩负使命、体系建设、培育文化和使命担当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适应新时代校园足球发展需求,全面提高校园足球教师足球教学与实践水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调整了原有校园足球教师国家级专项培训模式,在全国设“东南西北”4个教师培训点,重点开展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培训,细化了“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强化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校园足球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为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师国家级专项培训工作,学校领导要求体育科学学院及相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好足球国家战略。体育科学学院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多次召开筹备会议,落实场地、器材、人员及培训计划等工作。在全校进入考试周后开始集中保养足球场地,购置培训所必须的器材等。根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下发的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及考核要求,结合过去几年承办广东省校园足球师资培训经验,开展18人小班教学,创设真实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环境,开展“沉浸式”培训,让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训练比赛中体验教师、学生、教练、队员、裁判、监督、队医等不同角色,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角色切换,强化知识学习、体验与反思,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大的提高了培训效果。
为贯彻落实好培训方案,学院组建了高水平师资和研究生志愿者团队。理论课教师包括长期服务于校园足球的高校足球领域专家教授、省体育教研员、知名体育特级教师、优秀特色学校校长、一线教师和运动损伤防护师等开展政策、理论、教学、训练、组织管理和运动损伤防治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具体经验介绍。实践课教师由长期从事教师和教练员培训的中国女足优秀队员赵利红和孟雅丽,长期从事高校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的邱林教授、房作铭教授、刘鸿优教授和;李培教授等,为校园足球一线教师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足球视野,加深了对足球运动的认识。除此之外,学院还组织了近20名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足球教练员证书的研究生担任助理和助教,成为指导教师与培训学员之间无缝衔接的桥梁,进行细致到位的生活保障和协助分组练习指导,让培训学员感受到国家级培训的高水平和高标准。
本次培训是教育部调整师资培训模式后的首次尝试,培训效果至关重要,学院围绕培训开展了科研与调查等工作,研制了调研问卷,将根据问卷调查及考核测试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寻找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化建议,服务于校园足球教师国家级培训,为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华社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报道。(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