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不想动?
道理我都懂,为什么还是不想动?
积极锻炼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控制血糖、改善疲乏、提高睡眠质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
但是要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并不容易。
刚下定决心要好好运动,没两天就因为天气不好、心情不好等原因宣布破产……
一提到要跑步、打球、游泳,还没开始动就觉得好累……
收藏夹里吃灰的跟练视频一大堆……
道理我都明白,但我就是不想动啊!
基因是部分原因
有研究表明,不爱运动可能是天生的。一项超过37.7万人的研究发现,有八个基因位点与运动积极性相关度较高。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大脑的“运动欲望”和“运动体验感”,导致有的人几天不活动就浑身难受,动起来的时候整个人神清气爽,这些人能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变得更健康,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反观有的人“运动的欲望很低”和“在运动中很难享受到快乐”,这部分人就容易抗拒运动。
但是,运动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值得我们克服困难也要动起来。
我们知道基因只是决定了我们的一部分。即便天性不爱动,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爱上运动并享受运动带来的好处。
心理原因很重要
从心理层面来说,不爱运动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自我效能感”。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对自己能够实现目标的信心和信念。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坚持运动,即使明白运动的好处,也很难下定决心行动起来。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改变对运动的固有印象。提到运动,大多数人脑海浮现的就是健身房里举铁一小时、跑道上挥汗如雨半小时,然后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但是,运动其实可以很简单。很多研究证明几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就可以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甚至只要间断久坐,就能产生有益的效果。这么一想,想要获得运动的好处是不是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另一个因素是“即时回报的吸引力”。与运动所带来的长期健康益处相比,我们更容易被即时的快乐吸引。运动结束后,我们可能感到疲劳和不适,但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或者吃甜食,会立即带来愉悦感。这种即时的快乐往往会让人们选择放弃运动。
为了把运动和即时的快乐建立起联系,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来增强运动的积极性,可以是一罐肥宅快乐水,也可以是一集搞笑的综艺,将运动变成更有意义和愉悦的经历。
社会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小觑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往往受周围社会群体的影响,从而塑造自己的行为。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运动,甚至不支持你运动,你不运动的可能性就更高。
因此,找到志同道合的运动伙伴,将自己置身于运动氛围中,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我们的动力和意志力。
从客观环境方面来看,周围的环境对我们是否选择运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家楼下就有健身房、附近有漂亮的公园,我们去运动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
不过,我们也可以转换一下观念:不是只有在特定的场地、用专业的器材才算运动。平时出行的时候用走楼梯代替坐电梯,走路或骑车代替坐车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也可以成为运动器材。例如,把装满水的瓶子当作哑铃,用装满书的背包增加负重等等。
不知道以上的原因你中了几条?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逐个击破,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养成习惯。形成运动习惯后,运动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每天早上刷牙那样自然而然了。
参考文献
[1] Bauman A E, Reis R S, Sallis J F, et 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why are some people physically active and others not?[J]. The lancet, 2012, 380(9838): 258-271.
[2] Klimentidis Y C, Raichlen D A, Bea J,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in over 377,00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identifies multiple variants including CADM2 and APO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8, 42(6): 1161-1176.
[3] Ahmadi M N, Hamer M, Gill J M R, et al. Brief bouts of device-measured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eople who do not exerci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 8(10): e800-e810.
[4] Stamatakis E, Ahmadi M N, Friedenreich C M, et al.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incidence among nonexercising adults: The UK Biobank Accelerometry Study[J]. JAMA oncology, 2023, 9(9): 1255-1259.
[5] López-Bueno R, Yang L, Stamatakis E, et al. Moderate and vigorous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and Alzheimer's disease-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USA: a dose–response, population-based study[J].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2023, 4(12): e703-e710.
[6] Li S, Lear S A,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sitting time with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J]. JAMA cardiology, 2022, 7(8): 79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