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校主页|
  • 实验中心
  • 场馆中心
  • 科普基地
  • 《体育学刊》|
  • 校友
  • 捐赠|
  • 内部管理系统|
  • English|
  • 旧版入口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 名师名家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教学科研人员
    • 行政教辅人员
    • 荣休教师
    • 兼职导师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训练与竞赛
    • 继续教育
    • 合作办学
    • 学生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科概况
    • 学科平台
    • 研究团队
    • 学术动态
    • 学术成果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理论学习
    • 工会工作
    • 教代会工作
  • 招生与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夏令营
    • 就业服务
  • 社会服务
    • 服务资源与动态
    • 师资培训
    • 体质监测
    • 体育学校
  • 科普基地
  • 主页
  • 科普基地
  • 正文

流感?退退退!

  •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2024-01-11 15:11:00
  • 点击:

流感?退退退!

流感是什么?(概述)

流行性感冒,通常简称为流感,为一种由流感病毒造成的传染性疾病。

流感高发季节可分为冬春两季,一般冬季在11-12月份左右,春季在第二年的2-3月份,冬春两季流感高发,是因天气寒冷干燥,不经常开窗通风,导致空气不流通,在一个人接触流感病毒后传染给其他人群。

流感的症状

图片1.png 

 

图片2.png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以下人群感染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重视:

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其中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年龄高于65岁的老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肥胖者(BMI>30);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流感的传播

流感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种。

直接传播:传染者的飞沫接触到感染者的眼、鼻或口。

空气传播:即吸入传染者经咳嗽、喷嚏或痰液所产生的悬浮粒子。

接触传染:如手眼接触、手鼻接触、手口接触等等。

以上三种传播途径的相对风险目前未明。

空气传播途径的粒径约为0.5至5µm左右,只要吸入一粒就足以致病。平均每次喷嚏会产生约40,000颗飞沫颗粒,但绝大多数的颗粒过大,因此会迅速沉降。遭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或咳嗽的症状,每次喷嚏或咳嗽会释出50万颗以上的病毒。病毒的存活时间需视空气湿度及紫外线辐射而定,冬季的空气湿度低、阳光辐射也低,会增加病毒的存活时间。

当健康的成人遭到感染后,一至一天半后病毒量会急速上升,两天后达到高峰,病毒量会维持约5日左右,但也可能长达9日。在人体实验中,患者的症状期与可传染期类似,但可传染期会较症状期早一天。儿童的传染力较成人强,可传染期约从症状发生前一天至感染两周后。免疫力不全的患者可传染期甚至可长达两周以上。

图片3.png 

 

流感致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流感病毒的包膜上含有两种重要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NA有利于病毒脱离宿主细胞、扩散、防聚集,还可增强病毒的致病力、诱导细胞凋亡、刺激炎症因子的产生而加重感染。

图片4.png 

 

流感的预防

1.疫苗可以预防流感

疫苗能提供适当的保护力减少流感症状产生。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孩童、老人、医务工作者、有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和免疫力低下的高风险人群注射流感疫苗。由于病毒具有高突变率,特定的流感疫苗通常只能提供几年内的保护。

疫苗可能诱使免疫系统产生流感的症状,但一般来说会比流感轻微,且持续时间较短。严重的过敏反应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过敏原可能是病毒本身或用来培养病毒的鸡蛋成分;但这些情形不常见。

图片5.png 

2.良好的个人健康和卫生习惯可以预防流感

图片6.png 

 

流感的药物治疗

建议流感患者要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饮酒与吸烟,按照医嘱服药治疗。

流感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流感病毒药物、对症治疗药物、抗菌药物等。此外,流感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脑病(ANE)目前无特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注意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如继发感染和增加病毒的复制。

图片7.png 

 

预后

相较于普通感冒,流感的影响更为严重且持久。多数人会在一至二周内痊愈,但一些人可能会产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例如肺炎),因此流感可能会是致命的,特别是较虚弱的人、孩童、老人和慢性疾病患者[66]。流感可能会恶化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吸烟也会使流感患者的致死率提升。

 

得流感后适当运动有助于康复

在流感症状已经好转、发热和剧烈咳嗽已经消失的阶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运动。

流感病愈后多长时间后可以运动?

一般来说,建议在发热消失24小时之后,症状明显缓解,体力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 逐步恢复运动。因为流感具有传染性,在症状出现后大约7天内,您可能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如果在其他人周围锻炼,可以等到发烧消失并自行消退至少24小时,然后再恢复日常活动。

如果尚未发烧但确实有其他流感症状、患有其他疾病或有其他身体不适,请在前往健身房之前可以咨询医生。

轻症好转的患者可以适当运动,重症患者、住院患者一定要遵照医嘱。在有剧烈咳嗽以及发热的情况下运动,有可能导致身体能量消耗,不利于机体对抗病菌,对于自身的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运动地点的选择

运动可以选择在户外、公园、操场等开阔的地方进行锻炼,尽量避开人多、封闭的健身场地。

选择什么运动项目?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最好以个人项目为主。可选择慢跑、瑜伽或人与人距离比较大的羽毛球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代谢,对于病情恢复会有一定的帮助。

进行多大运动强度?

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从低强度运动做起,逐渐适应,切忌在症状好转初期进行激烈的竞技性运动。

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可以从散步、快走、太极拳、做家务等强度较低的身体活动开始,然后根据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与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运动损伤的预防

春冬季寒冷时期运动要注意热身活动和保暖防寒。

运动前,正确的热身有助于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后,也可以做至少10分钟左右的拉伸运动,放松肌肉,促进体力恢复,还能加速乳酸的消除。

运动后的保暖防寒工作也不可忽视,建议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并适当增加饮水,避免着凉。

运动预防流感

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强大的免疫系统。当人体在运动时,体内白细胞(抵抗感染的细胞)会更快地在身体中移动,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减少感冒的次数。此类活动包括每天步行 20-30分钟、每隔一天去健身房或每周与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几次。

《美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连续一年每天步行半小时的女性患感冒的几率是不锻炼的女性的一半。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步行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对抗感染。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锻炼的65岁老人的T细胞(一种特定类型的白细胞)数量与30多岁的人一样高。

 

对于3-6岁学龄前儿童,建议全天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累计到达3小时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2小时;

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气温降低,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细菌迎来传播活跃期。广大读者出行时可以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日常生活中要改善饮食结构、调整作息、科学锻炼,提高个人免疫力。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