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了,我可以运动吗?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终点,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和表型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发病率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CHF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运动训练是综合性心脏康复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显著降低再住院风险,改善临床预后,控制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对左心室重构及舒张功能也有改善作用。运动可为心衰患者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是缺血性心肌病,主要是冠心病,冠心病有很多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运动可以帮助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因此,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心衰患者的疾病进展。
2.改善心衰患者的肌肉功能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外周循环的静脉充血和日常活动的减少,出现肌肉的萎缩。运动本身就是肌肉的活动,使用越多,越强大;越是不用,越萎缩。因此,运动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肌肉功能,增强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
3.改善心衰患者的肺脏功能
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经过运动训练后,肺脏的通气功能增强,呼吸储备增加,整体的运动能力增加。因此,运动可以通过改善心衰患者的肺脏功能,增强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
4.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显示,运动训练能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减少住院的时间,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下降。运动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使原来不能做的事情能做了,不敢做的事情敢做了,可以重新行使家庭责任,甚至社会责任。同时,运动过程产生的内啡肽,可以让人感觉更快乐,改善心衰患者的心情,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进行运动?
评估是心脏康复的前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危险分层以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各种因素,为患者制定优化治疗策略,实现心衰的全面、全程管理。
有氧运动
这是最常用也最推荐的一种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骑自行车、跳舞、游泳等。根据不同的心衰程度,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也不同。一般建议从低强度开始(<40% VO2peak),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周3-5次。坚持2个月后,可增加到中等强度(50%-70% VO2peak),每次持续30-60分钟,每周5-7次。根据个人情况,如耐受性良好可最终达到高强度(>85% VO2peak)。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或主观劳累程度(Borg评分)来判断,心率应在最大心率的40%-85%之间,Borg评分应在12-16分之间。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过度劳累或出现不良反应。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是指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与有氧运动结合,可增加运动康复的效果。在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发作期,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活动建议低强度的抗阻运动。早期可以采用小哑铃、弹力带简单器具或抬腿等克服自身体质量训练(心率增加<12次/分)。病情稳定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抗阻运动训练强度。每次训练1~3组,每组10~15次,组间休息2~3min。力量练习期间,一定要保持节律性的一呼一吸,不要屏住呼吸发力,以免诱发心血管意外。
呼吸训练
慢性心衰患者由于心排量降低,导致外周骨骼肌(包括呼吸肌)的低灌注及血管的收缩,从而产生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导致呼吸肌的萎缩,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呼吸肌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尤为重要。
1. 缩唇呼吸训练
练习时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形,使气体缓慢均匀地从两唇间缓缓吹出,吸气时闭嘴用鼻缓慢吸气,稍屏气后行缩唇呼气,吸与呼时间比为1∶2。这种方法可增加呼气时支气管内的阻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肺泡内气体排出。
2. 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舒适位,左手置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鼻子慢慢深吸气,将腹部鼓起,然后以口呼吸,将腹内收,呼吸要深,尽量延长呼气时间,每次练习5-10min。
注意事项
1. 在开始运动之前,要做好评估和准备,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有适当的监测和调整;
2. 运动中注意热身与整理阶段,保证有5~10min的热身和放松;
3. 运动前、中、后监测血压及心率,以保证运动治疗有效、安全进行;
4. 如果运动中感觉胸痛或胸闷、头晕、明显的气喘、心跳不齐、过度疲劳,都要及时中止运动,不要逞强,必要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孔钇雅,汪芳.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06):589-592.
[2]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57-1259.
[3]刘德平.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运动——2020ESC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心脏病学和体育锻炼指南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1,2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