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学校主页|
  • 实验中心
  • 场馆中心
  • 科普基地
  • 《体育学刊》|
  • 校友
  • 捐赠|
  • 内部管理系统|
  • English|
  • 旧版入口
  •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师资队伍
    • 名师名家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教学科研人员
    • 行政教辅人员
    • 荣休教师
    • 外聘教师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训练与竞赛
    • 继续教育
    • 合作办学
    • 学生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科概况
    • 学科平台
    • 研究团队
    • 学术动态
    • 学术成果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理论学习
    • 工会工作
    • 教代会工作
  • 招生与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夏令营
    • 就业服务
  • 社会服务
    • 服务资源与动态
    • 师资培训
    • 体质监测
    • 体育学校
  • 科普基地
  • 主页
  • 科普基地
  • 正文

运动健身要多样化--协调练习篇

  •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普基地
  • 2022-09-13 14:39:15
  • 点击:

“运动健身要多样化--开篇”中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运动健身必须包括四个板块: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练习、协调练习。前三种锻炼在之前的推文已经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后一个板块“协调性练习”。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学军训时让教官“悲痛欲绝”的顺拐同学?其实这就是身体协调性较弱的一种表现。踢正步和操练时的“顺拐”其实也没有什么,反倒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喜爱。但是身体协调能力较弱到了老年就会有严重的问题,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身体协调性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速度、平衡性、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1.平衡性与协调能力密不可分

从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来看,协调性更多的体现在平衡能力上,即维持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从平衡性的角度谈一下协调能力的评价。

静态平衡能力可以用“闭眼单脚站立”来测试。闭起眼睛,抬起任意一只脚,开始计时,努力保持身体稳定,直到身体晃动过大或者抬起的脚落地,停止计时。参考国民体质监测闭眼单脚站立评价标准来了解自己的平衡能力。

放下手头的事,来挑战一下吧!看看你能站多久。

动态平衡能力,这里介绍一种供老年人测试的方法“起立行走测试”。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来了解自己的协调能力。是否总是感觉自己“笨手笨脚”;是否学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总比他人慢;是否操练时总是错误动作倍出……

如果存在这些现象,如果上面的两项测试成绩也不理想,那么平时就要重视身体协调能力练习了。

2. 提高协调能力的方法

“先从娃娃抓起”

协调性素质在婴幼儿时期存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能在此时期进行适当的练习,不仅协调素质会大幅度提高,也会对小朋友的神经系统发育、运动能力、智力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一生的健康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爱我们的老年人”

对老年人来说,跌倒致死是意外死亡的最大原因,而跌倒其实质就是协调能力差导致的失去身体平衡。简单的一些练习就可以改善协调和平衡能力。只要坚持练习,大脑会形成新的神经连接,并加强各系统、肌肉关节之间的协调,降低跌倒的风险。

“正在看推文的我们该练些什么”

有多种方法可提高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学习一项有多种动作变化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舞蹈等(可供选择的项目太多了)。如果能形成终生的运动爱好则更好,即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交友娱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哦!

来些有挑战性的吧,下面视频中的协调性练习动作你能流畅地完成几个?

“打破常规而行”。使用不常用的动作模式也可提高身体协调性。比如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可锻炼人类正常行走中不会动用的肌肉,并增加神经对这些肌肉的控制;或者相反方向的步行练习也可以改善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联系,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身体协调性往往是被我们在运动健身中忽略了的目标,但它又必须被给予极度的重视。我们可以在“无形”(一项有多种动作变化的运动项目)和“有形”(专门的协调性练习)中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身手矫健、快步如飞、腾云驾雾、……”不再是梦想!别犹豫了,动起来吧!

编辑:王松涛、闫旭洁

排版:施成凯、兰  号

审定发布:王松涛



华南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