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导介绍2011-07-20 22:11:47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胡小明简介
1986年全国体育史助教班研究生课程考核结业,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副主编;1987年经国家体委所属院校集中评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受聘为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概论教材编写组组长,1996年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评为国家体委学科带头人。1998年因学科建设需要经广东省高教厅引进华南师范大学, 2001年选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进入A级特聘教授岗位。兼任四川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履历
长期深入中国西南边陲羌、藏、彝、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考察传统游戏,并多次赴海外从事学术活动。
1992年赴韩国讲学;1995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地理人类学系做访问学者,并赴阿拉斯加原住民聚居区考察;1998年赴泰国参加亚运会科学大会;1999年应邀到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英国斯特拉瑟科莱德大学国际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研修;2000年赴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2001年后相继赴港、澳、台进行学术交流;2002年赴希腊、意大利、法、德等国考察西方体育源流。2008年赴爱尔兰、英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国考察北欧体育文化的发展。
主要成果
专注于体育人文学科的研究,在国内建立“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两门新学科,并被韩国两家出版社翻译出版。自1979年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有关条目起,迄今已出版专著《体育美学》(1987)、《民族体育集锦》(1989)、《体育美》(1991)《体育人类学》(1999)、《体育休闲论》(2008)等多部。还与人合作著书《体育学》、《中国武术文化概论》、《中国体育史话》、《运动竞赛学》、《西南丝绸之路》、《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民族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民族传统体育学高级教程》、《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体育人文社会学导论》、《体育价值论》、《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等多部,并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港台刊物等转载和引用。最新出版的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美学》(高教出版社)。
获奖情况
曾于1982年获四川省科研成果奖和国家体委科技成果奖;1985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颁发的自学成才奖;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称号;1991年被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个人的称号;1999年出版的专著《体育人类学》入选“广东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家文库”;2004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被广东省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005年获广东省体育科学技术奖成果一等奖,2006、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体育人类学》评为精品课程。
近年来个人主持完成的研究课题
2010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ATY001)。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99BTY002)、“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03BTY016)、“体育的人文价值与审美理想”(06BTY001);国家体育总局资助项目“高水平竞技运动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研究”、“当代国外体育人类学主要学说的编译和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人文价值的研究”;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研究”、“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俱乐部经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体育的人文价值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2005年度重点课题 “政府组织在选择和培育广州体育主导产业进程中的对策研究”;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中国古代体育”等。
21世纪发表的部分论文
从“体教结合”到“分享运动 | 体育科学 | 2011/6/1 |
体育发展新理念—青少儿体育发展路径 | 体育学刊 | 2011/1/1 |
分享运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 体育科学 | 2010/11/1 |
胡说体育文化 | 体育学刊 | 2010/3/1 |
21世纪中国体育人文价值观念的确立 | 体育文化导刊 | 2010/1 |
运动休闲之要素 | 体育科学 | 2010/1/1 |
独木龙舟的文化解析 | 体育学刊 | 2010/1/1 |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 | 体育学刊 | 2009/12/1 |
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构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09/3/1 |
论体育与艺术的关系 | 体育科学 | 2008/10/1 |
体育美学研究述评 | 体育学刊 | 2008/10/1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 体育学刊 | 2007/8/1 |
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途径 | 体育科学 | 2007/11/1 |
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制度创新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7/3/1 |
国外体育人类学述评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2006/4/1 |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 | 体育与科学 | 2006/2/1 |
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2005/5/1 |
体育人类学进展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2004/3/1 |
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 | 体育与科学 | 2004/1/1 |
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 | 体育科学 | 2004/10/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3/4/1 |
游戏的美和美的游戏 | 体育与科学 | 2002/5/1 |
从工具到玩具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2/4/1 |
体育精神与改革开放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02/3/1 |
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 | 体育文化导刊 | 2002/1/1 |
新世纪 新体育 | 体育学刊 | 2000/5/1 |
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 | 体育文史 | 2000/5/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