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成立于1999年12月,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9月的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这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体育系之一。1963年合并到广州体育学院,1968年合并回华南师范学院(当时为广东师范学院)。1975年广州体育学院复办,华师大体育系再次合并。1982年华师大体育系再次复办。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于1997年进入国家“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行列,并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连续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是国内唯一连续三期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体育学科。

体育学于2006年获批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于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体育学科现有正式在编教职员工121名,其中专任教师97名。现有教师中具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教授,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1名,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2名、顾问1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还有一批教师在全国性学会担任比较重要的学术职位。

体育学科共有三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广东省名牌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体育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研究生培养规格最齐全的单位之一。

体育学科现有五个研究基地或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馆研究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体育学科现有两门国家精品课程: 《运动生理学》和《健美操》。现有两门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体育史学》和《体育人类学》。 《运动生理学》和《体育社会学》教材入选2011年教育部国家精品教材。

2006年以来,体育学科共获批国家级项目19项,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国家级规划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横向课题23项,国(境)外合作项目3项。发表论文518篇(其中核心期刊284篇, SCI12篇,EI13篇,ISTP5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01篇(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02篇)。出版教材专著总计53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优秀”一项。获得科研奖励53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体育学科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良好团队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21名(包括外聘4名),硕士生导师54名(包括外聘4名)。

体育学科具有非常优越的研究条件。在“九五”“十五”、“十一五”三期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中,学科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实验和研究条件,使学科的科研条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研究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行列,于2009年获批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杨文轩教授担任主编的《体育学刊》是国家级体育学术刊物、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CSSCI收录期刊。近年分别被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文献数据库列为刊源。

目前,全院师生员工正为早日实现“把我院建设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在国内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院、系中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的体育科学学院”这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